[嘉義市 東區] 檜意森活村 阿里山鐵路園區 嘉義神社 射日塔 孔廟

 


阿里山在日治時期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林場。日本人因應阿里山林場檜木資源豐富而闢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起點就在嘉義市,阿里山木材買賣的集散地也在嘉義市,木材為嘉義市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遺留下來近百年歷史的北門驛、營林俱樂部、森林火車修理工廠、林場員工宿舍現在就在嘉義市市中心的東區,現在政府有完整的規劃動線成為很棒的景點:檜意森活村、北門驛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也多了一些現代建築與裝置藝術:嘉義市立博物館森林之歌。我們從東邊的檜意森活村開始走起

檜意森活村

日治時期,檜町是基於阿里山林業開發所建立的營林所官方宿舍,可能建於1910-1914年。因為建材多以阿里山檜木為主,使整個區域仿如檜木村,因此當時名為「檜町」。 園區內共有28棟歷史建築,分為高級主管的一戶建(一棟建築只有一戶)、主管及眷屬的二戶建(一棟建築有二戶)、眷屬宿舍的四戶建以及單身宿舍的連棟建。不僅規劃錯落有致,深具和風情緻,並且在整個建築聚落中設有公共澡堂(湯屋)和招待所

2010年政府規劃以日式傳統工法以及盡可能的原材料進行原古老建築修復,歷經四年的整建,重現當年檜村的風華,2014年完工開始對外開放

沿著共和路走著,大量的桃紅色大花朵優雅的垂落在路邊,搭配很難得的日式風格建築偶有日本和服~~

美麗的荷花池塘

每間房子裡展示販賣不同的品項 後來終於知道哪裡來的日本和服

共和路上有個特立獨行的洋房:營林俱樂部,看到它的時候覺得有點奇怪,怎麼會在一片日式房子當中鶴立雞群呢

原來這棟營林俱樂部,當時是臺灣總督府營林局的休閒娛樂場所!

建築風格仿造歐洲17世紀英國都鐸式建築,室內面積約有75坪。1946年國民黨政府接手後改為林管處禮堂,之後一直到1987年歸還,2009年重新整修後如今名列嘉義市定古蹟,承載林業歷史的記憶

看看屋頂上的小尖塔,門窗上的圓弧形外觀,咖啡粗線的輪廓線條都很特別

p.s. 台北北美館旁邊的故事館也是都鐸式(Tudor style)」建築

招財貓的故事來自古老的江戶時代

「福義軒」是嘉義最老牌的餅乾工廠,超過60年的製餅歷史

離開檜意森活村,沿著共和路我們往北門車站邁進!

玉山旅社,嘉義舊北門驛前的60年老旅社

北門車站  是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線的鐵路車站,也是阿里山鐵路實際上的起點

1899年日本人在嘉義阿里山地區發現了大面積的檜木森林,開始研擬採伐計畫,其中包含阿里山鐵道的修築。1912年(明治45年)阿里山鐵道正式通車,開始從山上的二萬坪車站運載檜木到山下的北門驛(現在稱為北門車站),北門車站海拔有31公尺,當年附近有大面積的木材處理公司稱為:營林所

p.s.營林所員工宿舍就是檜意森活村的建築前身

    

阿里山森林鐵路共有4條線路,其中森鐵本線從嘉義往返奮起湖, 北門站就是嘉義站的下一站

你可以看的出來要上山並不容易,要z字型往上

祝山那段是要看日出的,海拔已達2451公尺!

接著沿著鐵路往西到林森西路會先看到  .. .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現在是阿里山小火車的大本營,有車庫、修理工廠、車廂清洗場等設備

圓形的大轉盤 是用來調轉車輛方向的器具

阿里山小火車!!!

早年的阿里山蒸汽火車頭,都是美國「萊瑪」(Lima)公司製造,以直立式汽缸著稱,這是為了因應阿里山陡峭的山勢而設計。但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萊瑪」公司關廠,台灣在沒有原廠零件補充下,由修理工廠技師自行研究,翻製零件,直到蒸汽火車於1970年代退役為止

1953年出廠的日本三菱柴油火車頭,這些全是用在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火車

中興號一樣是日本三菱柴油火車頭,1962年出廠這是比較新款的火車頭

就在附近有裝置藝術:森林之歌

這是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運用林務局提供之木材、鐵軌、黃藤及石材等素材重現嘉義「木材之都」榮景。設計意象上乃是以高聳神木及阿里山火車鐵軌為主題,塑造出一處清靜的心靈高塔-條狀木頭環繞主體,猶如神木蟠踞萬仞,擁抱雲霄;大量綑綁的木段,堆疊出高塔狀,呼喚嘉義輝煌林業景象;銅材編織圓頂,露出天際雲彩,提供民眾仰望日月;藤材編織走道,藉此進出主體,彷彿穿越山洞妙境;底部鋼架石籠環繞,與山林土壤緊繫的生態關係,襯托出平地森林的特殊環境

好饒舌的介紹 .. 

蘭潭水庫位於臺灣嘉義市東郊鹿寮里,為嘉義地區重要的蓄水庫之一,潭面寬廣,潭水清澈,是賞月的好處所

蘭潭水庫 月影潭心
由鋁片編織的縷空主題結構,月光下光影幻化,如鳥巢構築在潭水之上,呼應周遭樹群鳥隻,充滿自然野趣氣息。「月影」代表「泛月」美景,「潭心」為湖心波紋,諧音「談心」則為遊潭閒情,傳達蘭潭之「月、水、遊潭」的地景意象

嘉義公園座落於嘉義市區東側,公園建於明治43年(西元1910年)


嘉義古名「諸羅」,諸羅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這是康熙年間1700年左右就有的記錄。由於地處嘉南平原,土地肥沃,農產聞名,沿海地區漁業資源也很好,所以為國內重要農業產地,加上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1787年(乾隆52年),原為清治時代的諸羅縣,林爽文事件中民眾守護城池,清皇帝乾隆取「嘉其忠義」之意,將諸羅改名「嘉義」

龍騰雲牆

嘉義神社創建於大正4年(1915年),昭和18年(1943年)興建完成

二戰後日本撤離,國民黨政府改設為忠烈祠

忠烈祠,1994年因火災焚毀,下圖位置就是當年遺址,1998年在旁邊改建:射日塔

石燈籠為屋外點火照明之用,一般可分為釣燈籠、懸燈籠、置燈籠、立地燈籠,神社以立地燈籠最常見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右邊巨大的大樹是難得的樹種:黑松

社務所又稱廳屋
為神職人員或管理人員處理及執行神職庶務及值夜的場所,由於開會的需要,常設有寬廣的空間,與潔齋事務關係密切,故常與齋館相連

齋館
舉行祭典時,祭主以下的神職人員以及重要參與人員齋戒以保持身心清淨,以便宿泊及日夜祈願的場所,因此多有類似住宅的空間及寬廣的庭院

這是檜木建築,超級香 ~~~~~~~~

阿里山有很多千年以上的珍貴紅檜

嘉義的阿里山、甘蔗製糖都與鐵路有關

手水舍
嘉義神社的手水舍於1945年啟用,為獨立的四柱庭建築,中央有八角形溢水槽,槽內置石盤一口,配置長柄水勺,提供參拜者洗手和漱口之用,以達到淨身淨心的效果

1)以右手拿長柄勺取水(每人只取一次水),洗左手
2)交左手持勺,洗右手
3)再交回右手持勺,將水倒於左手掌,用來漱口(或象徵性的用水拍嘴唇)
4)把勺子立起,以剩餘的水洗勺柄
5)最後將水勺放好,讓下個人使用

剛剛有寫到射日塔


射日塔」塔名,即來自原住民的射日神說:
「 相傳在太古之時,天空中有兩個太陽輪流出現,世界沒有晝夜之分,其中一個太陽比現在的還要大很多,因此天氣非常酷熱,花草樹木也因此枯死,河水乾凅,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
於是族裡人決定,除非將一個太陽射下來,種族也將因此走向絕滅。這時有三位勇士,自願接下這個任務,將射下太陽來。因為到太陽的路非常遙遠,所以他們三個人各揹了一位嬰孩,帶著族人的祝福,踏上射日的旅途。
日復一日,當初出發的三位勇士都已不再強壯,早已變成白髮衰弱的老人,而當時的嬰孩們卻都長大了。三位勇士們相繼死去,而成長的嬰兒繼承當初的任務與使命,繼續前進。
有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太陽之處,壯士們於是拉弓急射,太陽被射中後,其中一人被血從頭淋下來,結束了生命,其他二位雖然都被灼傷,但仍然逃回村子,他們二人已經變成白髮斑斑的老人了,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天上再沒有兩個太陽,而有晝夜之分,我們現在在夜裡看到的月亮,便是那時被壯士們射死的太陽的屍體

高62公尺的塔式建築,共12層,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林憲德設計

可以花 $50坐電梯上去! 下圖是什麼呢?

是玻璃地板!


那這又是什麼呢? 井?

建築上方有咖啡座

遠眺嘉義市

頂樓是完全開放的

嘉義孔廟首建於康熙45年(1706年),位於西門外。乾隆18年(1753年)改建於文化路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原址。明治29年(1896年)因大地震屋毀,爾後即多次移祀。1964年在嘉義公園現址興建孔廟,孔子聖牌安祀於大成殿

嘉義公園佔地8.6公頃,園內有很多裝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