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 關渡 八里左岸] 十三行博物館 [咖啡] 媽媽嘴

 







這篇有兩種單車路線,第一個 路線1 圖藍色 是關渡 -> 八里左岸-> 八里 十三行博物館,光看距離不到10公里,可是我盡然騎了..4個小時吧 = = 

第二個 路線2  圖桃紅色蘆洲  -> 八里左岸 。2025年騎也是3小時


路線1 

腳踏車在關渡捷運站1號出口有Youbike可以借,接著往南跨過大肚路一直騎就會到達關渡宮

關渡宮創立在西元1661年,主祀媽祖,是臺灣北部最古老的媽祖廟,原稱靈山廟,位在靈山(八里的觀音山)山頂。嘉慶17年到明治30年(1897年)三次修建遷往現址,易名為「關渡祖宮」。大正十一年(1922年)再次重修,更名為「關渡宮」

在關渡宮記得往河邊方向,就會找到自行車道!

如下圖我畫的線,上圖這個交叉口就是地圖中下面的 Y ,這個地方要記得往上圖的左邊才是往八里!

如果Y處走錯,就會到達下圖,這是與大肚路平行的,這個方向是往台北市區北投

沿著淡水河右岸往北,這裡的河岸有個很特別的名稱:「紅樹林」,名稱是源自於紅樹科植物體內含大量單寧,當單寧在空氣中氧化,枝幹會呈紅褐色,因此得名    

紅樹林植物是指「生活在河口潮間帶的植物,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氣生根、胎生現象等。紅樹林的土質通常很鬆軟、受潮水沖刷,所以容易缺氧,因此紅樹林植物的根系分布很淺但很廣,得以支撐樹體並利於進行呼吸。根部內並有通氣道,在缺氧的土壤中,更利於氣體交換

單車騎著騎著就會看到淡水線捷運,淡水線捷運以前是鐵路!鐵路全線於1988年停止營運

單車在這裡準備上關渡大橋

關渡大橋是士林以北唯一橫跨淡水河的橋樑,連結新北市八里區與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距離淡水河口約10公里

關渡大橋為了行船以及排洪需要,捨棄了施工容易且省錢的鋼筋混凝土橋,而是大跨距的鋼構橋,落成時為當時世界三大鋼橋之一

接著到達八里左岸,接著一路向北!!!

下面這部是2016年當天租的單車,後來有了Youbike後很多單車業者就消失了 

八里的沿線有幾個台北市沒有的景色...像是造船廠?!

今天八里的騎單車經驗,比較不適應的是... 有時候往北是迎東北風!一直正面吹風,臉會不太舒服

到了媽媽嘴咖啡,一定要喝一杯! 之前在淡水就喝過覺得很滿意~~ 媽媽嘴咖啡就在腳踏車道的旁邊,可以洗手、上個洗手間

媽媽嘴咖啡到囉,休息一下 ~

今天喝卡布,媽媽嘴的第一優點就是便宜,第二是水準也很好 來比一下價目表 2025 vs 2016



咖哩堡,現烤的蠻好吃~~

休息後再出發!這裡往淡水那邊望去,覺得海的顏色好像有點美?

這是八里橫過淡水河的高壓電輸送鐵塔,越河穿過紅樹林的大樓往山上輸送電力,這個電塔不久前才上過電視,因為直升機駕駛員需要平穩操控直升機,讓操作員可以使用水槍精準地噴洗被海風鹽害的高壓電塔,這是有點風險的工作


看到淡水捷運站,也代表...
代表八里老街到了!

看一下地圖  B1 就是老街  B2是左岸碼頭 = 八里左岸地標 - 鍾愛一生 B3是觀海大道這邊很多高級餐廳,接著 B4記得往海邊騎,B5是個交叉口,建議右轉騎往水筆仔公園,其實你左轉也一樣會到達B6這裡就看看你要不要去B7八里十三行文化公園玩玩或是到B8挖子尾,不然就一路沿著博物館路到達B9汙水處理場跟B10的終點十三行博物館

老街有很多像雙胞胎之類的名產.. 不過我對老街很沒興趣

過了八里老街,龍米路有公車往十三行博物館,站名叫:渡船頭

B2到囉  這邊好幾個景觀地標 ex: 八里左岸地標 - 鍾愛一生 
我的圖中的 UB是 Ubike站點 (2025年),借還車

B3 觀海大道  對面有很多像水岸的新的餐廳

這邊有很乾淨的沙岸?!

B5 沒有路標,可以先選右邊水筆仔公園,比較是自然原始景觀 


B6左轉往十三行博物館  vs B8 挖子尾


這裡是B6 直走B8挖子尾 左轉B7 B9




B8 挖子尾是淡水河左岸沿海溼地潮間帶的生態保護區,廣達30公頃,因為入海口地形彎曲,所以稱為「挖子」。主要的保育對象是「水筆仔」和伴之而生的動植物(文蛤、燒酒螺、孔雀蛤、牡蠣、白鷺等)

這裡是漢人移民來臺較早開發的地區,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就已經形成市街,繁榮的程度比對岸的淡水好,可惜後來因為泥沙淤積與嘉慶年間河水氾濫,才使得商業活動轉為平淡。現在還是有許多漁船在此出海口捕魚


B7 這裡是十三行文化公園,我只知道這是一處與十三行遺址相關的水土保留用地,佔地約三千平方公尺

接著沿著博物館路,有單車專用道繼續往西就到達十三行博物館了


十三行博物館  B10

戶外有些建物似乎像是十三行遺址當年的房屋什麼的



1957年地質學者在今天十三行博物館現址發現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遺跡,推測當時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等等。1989年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終究歷史文物不敵人類的生存與自私,1992年文建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3136平方公尺,其餘遺址面積則確定繼續興建污水廠

1995年中央決議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取名十三行是因為八里頂罟村的別名叫『十三行莊』因而得名。民國1998年更名「十三行博物館」,正式興建,2003年完工營運

這是孫德鴻建築師的作品,其建築的設計理念來自於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

鋼構建築象徵『海』,以放射狀指向『海洋』

這也像是一艘船,而這是駕駛艙

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的形狀

這個地點就是遺址位置,現在被規劃為公園綠地

這就是當時爭議的、興建在旁邊的  B9 八里污水處理廠

這是台北港裡的石化工業,我不知道那是什麼.. 油槽?

博物館室內建築蠻壯觀的

1955年秋天,空軍少校飛越觀音山附近發現羅盤在這裡有磁力異常的現象,少校以為是鐵礦,後來同地質學家勘查發現這個海邊留有史前遺跡,十三行遺址就這樣被發現。其實應該還有大量的遺跡在現代人的居家、交通建築底下,當然那很就難探勘了

1800年前這是一群住在海邊的先人

當時考古的照片,這四四方方的叫做探坑,這是有考古學上的根據的

這是珍貴的遺跡,當時挖掘的時候是禁止外人進入的

這塊被挖出的墓地有幾項考古學上的猜測:1.屍體都面向北方,可能與遺民來自北方有關 2.有些屍體有窯,有些沒有,猜測是有身分地位的才有窯 3.身體側躺彎曲可能與宗教信仰有關 4.屍體就下葬在住家旁邊,沒有棺木直接就像種樹一樣放在旁邊(毛骨悚然...)

建築設計走起來真的很有味道

孫德鴻待過姚仁喜建築師事務所,都是清水模專家

時間:週一 - 週日 上午09:30 ~ 下午5點(六日到6點)    週一公休
電話:(02) 2619 1313
地址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以上主要拍於 2016 以下拍於2025

路線2 
從蘆洲捷運站出發,先在3號出口的全家超商買個水,到八里老街預計要三小時,可能要買1.5瓶水,中間有媽媽嘴咖啡可以休息。這邊的指標非常的爛,請記得找到  蘆堤二號自行車牽引道  ,不知道怎麼騎的請看下圖桃紅色箭頭,不然你乾脆走路到 Youbike站點: 蘆洲三民公園 



接著沿著河邊或是定位google map大都會公園最北端(下圖) 

定位google map
 觀音坑溪橋


到達關渡大橋

上引道就到右岸關渡,今天續走左岸目標八里

建議回程的時候,到十三行路\中山路口找到公車站牌 (下圖 B11) 八里行政中心(十三行博物館) 等往東的 704 往蘆洲捷運站  p.s.15分鐘一班很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