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後來由於館藏太多,1881年建築師Alfred Waterhouse博物學家Owen歐文合作打造出分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將自然科學有關的典藏改到自然史博物館收藏。下圖是當初建築的設計藍圖


英國倫敦的大英自然史博物館 內部裝潢


這次展覽只展出2個月


自然歷史博物館蒐藏的《博物誌》又稱《自然史》 1469年在威尼斯出版第一版印刷

公元77年的古羅馬博物學者老普林尼寫出第一版《自然史》,全書共37卷,分為2500章節,引用了古希臘327位作者和古羅馬146位作者的2000多部著作。1000年後到了1469年正值得印刷機發明30年,印刷出第一版印刷版,現由自然歷史博物館蒐藏,是現今保存最古老的歐洲印刷書之一


書中礦物學插圖 

館藏有些可以考證是誰找到的,有些無法考證

巨三葉蟲 4.9億年前 出土於摩洛哥

恐龍爪子 1.2億年前 + 古箭烏賊(古老的烏賊)的拓印 1.5億年前  出土於英國


菊石 1.6億年前 約侏羅紀中期 出土於英國

william smith(1769-1839)的收藏禽龍小腿骨 1.3億年前 已經滅絕的嵌齒象(今天象的遠親)的牙齒 200萬年前 都出土於英國

Anning 安寧(1799-1847) 化石獵人 是當年英國的大收藏家之一

安寧在英國南部發現大量滅絕的爬蟲類,不久她找到英國第一個魚龍化石約1億年前,並賣給自然史博物館


魚龍活躍於2億年前 魚龍不是魚而是一種爬蟲類,應該原本在陸地但是不知名原因跑入水中(現代大家熟知的海豚是哺乳類也跑入水中)


可以發現魚龍尾鰭是左右擺、而海豚是上下擺

p.s. 關於哺乳類、爬蟲類為什麼從陸地跑入海中,科學家的猜測是:路上有天敵,淺灘上的魚蝦等食物方便補食

 

因扭特小刀 因扭特人(北極圈原住民 屬於愛斯基摩人的一支)從格陵蘭島上的隕石中獲得所需要的金屬   約5萬年前的隕石

這是來自埃及的火星隕石 

2000年歷史的貓木乃伊 古埃及人篤信人死後,其靈魂不會消亡,仍會依附在屍體上,製成木乃伊作為對死者永生的方法


大角鹿 大角鹿站立時肩高約2公尺,擁有所有鹿中最大的鹿角     1.3萬年前  出土於愛爾蘭


劍齒虎 一對鋒利如軍刀般的上犬齒是牠的註冊商標 二萬年年前

因為沒有尾巴,推斷不像獅、豹可以跑得很快,可能是吃牛豬之類緩慢的動物  p.s. 貓科動作快的才有長尾巴來平衡方向與重力


這是100年前在博物館外的裝飾品,現在功臣身退


Dodo 渡渡鳥 左邊是2000年前的腿骨化石

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模里西斯島上獨有的、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1505年被人類發現後短短200年內,由於人類的捕殺,約在1660年代前後徹底絕滅。很奇怪的是..並沒有任何完整的遺骸,每隻化石都是分散不完整的 p.s.不會飛..科學家的猜測是:沒有天敵、食物足夠所以翅膀漸漸沒有用處


Hans Sloane 漢斯斯隆 1660-1753

那個年代收藏自然科學典藏數量最多的收藏家,當時是個醫生為很多有錢人家看病

他家中的收藏,後來成為大英博物館的創館基礎,日漸增加的收藏很快便超出大英博物館的負荷,當時負責監管這個類型館藏、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爵士 (Sir Richard Owen)積極奔走,打造一座專門的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 自然史博物館正式落成啟用,開放供大眾參觀


1650-1800 探索地球的歷史

英國皇家海軍奮進號(1768–1771)、小獵犬號(1831-1836)、挑戰者號(1872-1876)、新大陸號(1910) 4次海外探險之旅帶來巨大的收穫

 

班克斯爵士(1743-1820)加入James Cook庫克船長奮進號探險隊,造訪南美、大溪地、澳洲、印尼

班克斯的貝殼收藏  來自巴西、大溪地、澳洲


帕金森(1745-1771)是奮進號探險隊上的畫家。古時候因為沒有照相機,所以會攜帶畫家把需要的景色、物種畫下來

這是奮進號到達紐西蘭的時候利用水彩與鉛筆畫下的牡荊屬植物。由於要畫下的東西實在太多,只能先用鉛筆畫下線條、跟重要的顏色,想說之後回到英國再完成,遺憾的是帕金森不久候在船上過世,再也無法完成這一幅畫

挑戰者號 (1872-1876) Exploring Voyage 的航海路線,發現超過4000種先前未知的物種


挑戰者號每隔兩三天就會停留在海上取集海床上的沈積物。挑戰者號的年代,當時的科學家認為生物無法在海下500公尺以下生存,於是挑戰者號上的科學家在船上試驗發現,最深可能在8公里下都還可能存在生物


這是億單位的有孔蟲單細胞生物聚積的外殼化石


挑戰者號上博物學家莫瑞使用的溫度計,莫瑞每到一個地方下船停留,都會在海邊測量海水溫度、並進行海水樣本分析


挑戰者號蒐集到的珊瑚


威廉史密斯 william smith(1769-1839) 畫出第一張英國地質圖約1815年,之後畫出共九張都是手繪

史密斯發現岩石是分層形式排列,稱為地層。讓科學家重新檢視大陸底下的岩石 (下圖地圖的位置在蘇格蘭西側)


1767年英國駐義大利大使,目睹火山爆發,後來將火山岩石送到倫敦進行研究


達爾文(1809-1882)

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登上小獵犬號,1832年抵達巴西。達爾文數次離船,前往阿根廷、福克蘭群島、合恩角等地採集旅行。1834年小獵犬號進入麥哲倫海峽東側進行調查,順著南美洲西岸北上,7月19日抵達秘魯、7月23日到達智利,1835年10月20日小獵犬號離開加拉巴哥群島,11月15日到大溪地島。1836年1月12日終於橫渡太平洋抵達澳洲雪梨的傑克遜港,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國

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時,他仔細觀察發現每一個島嶼的生物都不一樣,加拉巴哥群島有13種雀科鳥類,基本上都很相似...

... 但喙的長短、彎曲角度等特徵都有些微變化,達爾文認為這是各島有不同的植物種、毛蟲和昆蟲所造成的結果。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獲得此結論,成為1859年出版的「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物種起源」,也就是Theory of Evolution演化論的基礎

智利的安地斯山脈之旅讓達爾文觀察到許多地質學說可能為真的事實。例如在安地斯山脈數千公尺高的地層中,竟可發現中生代(距今2億5000萬到6500萬年前)淺海中的貝類化石。這表示2億年前海底徐徐隆起成為山脈,而且含有貝類化石的地層厚達數千公尺,顯示最初形成時是位於數千公尺深的海底,也就是說地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時而沈陷,時而隆起數千公尺

突變 = 每個生命在生出下一代的時候都會有差異,這個差異視為突變。生出下一代可以透過人工配對出機率高的結果,比如說:眼睛比較大的父母生出眼睛比較大的小孩機率比較高

在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變化都是隨機突變的結果,​​在遺傳過程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達爾文仔細觀察動物和植物的人工選擇的結果,形成許多支持自然選擇的論據。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如果人類可以使家養動物和植物在短期內產生明顯變化,那麼物種經歷數百萬年的自然選擇,就可能只剩下後來我們所見的新物種(演化)

 

華萊士Alfred Wallace(1823-1913)

與達文西在南美相輝映,華萊士花費8年探索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取集上千種當時科學界未知的物種,華萊士相信新物種是因為演化而來,達爾文發表:天擇演化論之前,華萊士在過程當中也是不斷跟達爾文有意見交換,他們同時都認同這個觀點

1847年寫給博物學家亨利的信件,就已經清楚表達:特定科的生物研究物種起源...

華萊士從收集來ˊ眾多鳥標本發現:印尼龍目島與澳洲的相似,卻與西側峇里島的差異很大。於是他畫出一條線區分,後人稱這條藍色的線叫:華萊士線... 推論古代陸地與現今陸地並不一樣,因為板塊陸地漂移,造成古代的生物有所差異 

華萊士跟達爾文在人類學上存有歧異,簡單講究是華萊士還是比較保守的:心智是為了人類進化的需要而過度設計的,因此不能被自然選擇所解釋。相反,一個超級智能以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一個特殊的目的,引導了人類的發展

 

理查.歐文(1804-1892) 英國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與古生物學家,皇家學會成員,曾對許多脊椎動物進行分類與命名,也是恐龍的命名者

於1855年至1884年間長期任職大英博物館,期間大力蒐羅生物標本及化石,促成大英博物館自然史分館的創立


不過歐文形象並不好,曾惡意竊佔恐龍發現者曼特爾的學術成就,同時由於本身虔誠的天主教信仰,歐文對達爾文的演化論深惡痛絕,利用其擁有的資源對物種起源展開長達30年的論戰及攻訐。晚年由於多件竊佔研究與妨礙他人研究的惡行曝光,歐文遭到皇家學會取消其成員資格

恐鳥在16xx年滅絕,已知歷史上最大的鳥類

理查.歐文運用比較解剖學知識,率先辨識這是來自紐西蘭的已滅絕巨鳥

模式標本(Type specimen),這是恐鳥的軟組織及羽毛

巨齒鯊的牙齒 1500萬年前 左邊是歐文的收藏(出土於阿拉伯),右邊是最近幾年的發現(出土於美國)

 

1910-1913年南極探險的 新大陸號 設計平面圖,當時人們對於南極大陸所知有限,很多探險家都想冒險一探究竟

南極木化石(左) 時間遠在2 3億年前的石炭紀~三疊紀左右,這塊木頭證明 1.以前南極不冷所以已有木頭 或是 2.以前南極大陸位置不在南極

相舌羊齒植物化石(右) 時間約在2.8億年前的二疊紀 ,這是一塊印有植物的遺跡的岩石,現代科學家認為現在的南極洲在古代屬於單一大陸的一區...後來才漸漸分裂為五大洲